管理员
|
【人民日报(海外版)】熊晓梅: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双一流”建设,要把“中国特色”作为战略基点,坚持“自己建”和“建自己”有机统一。“自己建”着眼于路径选择,要立足于中国立场,以争创一流的大气、底气和勇气,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与自信。“建自己”着眼于目标选择,要扎根于中国大地,不能仅仅依傍“世界标准”来“照着建”,而要在方向、使命、价值、动力等方面聚焦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道路、发展道路和创新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大学的办学历程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学才能在变革中抢抓机遇,激发动能,推动事业发展。“双一流”建设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始终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始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紧密融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质量立校。一流大学有很多标准,但归根结底,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根本特征,大学因一流人才而成为一流。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将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价值塑造”的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链条和推进“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的教师一体化发展进程,构建起学生、学者、学校发展共同体,探索和完善质量立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干报国。每一所大学在追求一流的进程中都与国家发展之间融合并形成独一无二的精神特质。“双一流”建设要强化“四个服务”意识,要在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呼应党和人民对大学的呼唤,实践大学的崇高价值追求。高校要深植“实干报国”的信念,激发并凝聚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和战略发展节点,宏观布控产学研方向,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崇高精神气质;激发并凝聚以技术创新提升办学水平,以技术转移带动产业升级,以成果转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精神气质;缔造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动力新平台。 改革创新。“双一流”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一方面,要吃透“改什么”,把改革的矛头指向观念、体制、结构、模式等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推动大学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性转变;另一方面,要做实“怎么改”,以辩证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设计改革,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把单项改革、具体部位改革同整体改革协调起来,敢于冲破观念束缚,敢于突破制度藩篱,敢于涉足“课堂”等深水区,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作者熊晓梅,中共十九大代表,东北大学党委书记。本报记者胡婧怡整理) 新闻来源 《人民日报》2018年1月9日 作者:熊晓梅 编辑:李晨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日期:2018-01-10 【人民日报(海外版)】熊晓梅: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