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著名画家刘文西 - 西安大区·大西安 - 爱扫码·i3m.cn:3hhh.cn/10987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0987 搜一搜.cn/10987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04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0987
·搜一搜.cn/悼念著名画家刘文西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07-11 21:28
 泪雨涕涟忆旧事 长歌当哭祭大师

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匆匆离世,憾别人间。留给后辈、亲友、家人无尽哀痛,在他们眼里,他是恩师、是慈父,是精神世界与艺术领域上的引领者,对他们的影响终将持续一生。他们把对刘文西绵长而无尽的怀念,都诉诸笔端,娓娓倾诉着与这位大艺术家的情缘。




刘文西作品《黄土地的老人》

刘文西作品《陕北人家》


刘文西 马忠义 摄


刘文西指导学生创作 张小琴供图



刘文西老师精神永恒
■ 杨晓阳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刘文西老师在陕北度过的新年超过60次。他长期、无条件地深入生活、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革命内容的历史画、主题画。他深入陕北、表现人民,记录了陕北以及中国大西北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反映了他们通过奋斗、改革,从艰苦生活中创造出幸福生活的整个过程。
刘老师在陕北劳动人民中间有很好的口碑,他和陕北几千个老乡都成了好朋友,大家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他能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用画笔为陕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树碑立传。
刘文西老师长期在美术学院工作,从年轻教师到院长,再到担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以及多种文化事业的领军人物,对中国美术人才的培养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有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教学体系,身教多于言传,学生终身受益。
在中国画的创新方面,刘文西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形成博大雄强、气势恢弘的具有北派现实主义风格的写实人物画派——黄土画派。他的写生功底扎实,大量构图储备为创作打下了丰厚的基础。他的人物刻画整体而深入,强调个性、形式感和程式,风格突出、思路清晰,尤其擅长多人物、大场面的组合。从工笔到兼工带写到大写意,从重彩到水墨,从小品到巨幅长卷都极为得体。
他的作品中西结合,既遵守严格的西方造型体系,又注入中国画写意精神。他的素描不但表现出西方科学的构图、透视、解剖、质感、量感以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又有厚重、概括、简约的风格。他以奔放的用笔,和北方山岳般苍茫雄厚的画风,体现出黄土高原般的深厚内涵。他笔下的长卷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构图、人物刻画、用笔用墨,都体现出一代大师的独特手笔。他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为这个时代树碑立传的一生,必将为中国美术史增添厚重的一页。
在教学中,刘老师以一位开宗立派大师的姿态,培养了大批学生,像王子武、杨力舟、王迎春、崔振宽、郭全忠、王有政、张立柱、马西光等,在全国享有盛誉。他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示范作品耐心认真,指出的所有问题都切中要害,偶尔改画更是立竿见影。几代中国美术后学,几乎都曾临摹过他的作品并深受影响,刘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刘老师创立的“黄土画派”,坚定践行毛主席《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主席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组织了一批基本功扎实、创作态度认真,对生活和劳动人民有感情的画家,组成了黄土画派强有力的画家团队。他强调“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他这四句话是对黄土画派画家的具体要求,也是他的理论主张。经过多年的积累,黄土画派的影响也逐渐遍及全国,走向国际。
刘文西老师还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他不断地向地震、水灾、旱灾地区及下岗职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边远穷苦地区人民伸出救援之手。多年来,他以大量的作品回馈社会,在画家中起到带头作用。我们跟随他几十年,在各个方面都能从刘老师身上感受到巨大的正能量,并且不断受到教育和启发。
刘老师走了,他的事业还在继续。刘老师走了,他的精神永恒!
刘老师是中国美术的高峰,高山仰止,我们后学一定会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在中国文艺从高原到高峰的过程中作出不断的努力。



画坛巨擘 一代宗师

■ 王西京
没有想到刘文西老师会这样匆匆离我们而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担忧他的健康,有多少次在病魔的缠绕下,他几经抗争依然能从容乐观地走近我们。尽管身体消瘦了许多,但目光还是那样炯炯有神,他手中的画笔从未停顿,表现黄土地上陕北人生活的百米长卷还在不断延伸。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老人,在医疗条件完备的今天,不容我们去怀疑他一定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可这次他是真的走了,长安画坛的又一颗巨星陨落了。这个现实让我一时接受不了。噩耗传来,正在非洲写生、正在穿越塞伦盖蒂大草原途中的我,一时陷入极度无言的悲痛、无尽的追思与感伤之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西安美院附中时认识刘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中,我们有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
在学校那些年,我们没少去他的画室,看他作画,听他谈艺,借他的作品临摹,他谦和而儒雅,从未觉得我们烦。“文革”中他被批斗,我们尽力设法去保护他,让他少受一些折磨。他在白水农场劳动那几年,每次回西安他都会住在我家里,我们坐躺在一个被筒里常常彻夜长谈,这让我常想起他画的《炕头夜话》。那时他的心绪很坏,有许多揪心之痛。我怕他想不开,还教会他吹笛子以解他农场放羊时的孤寂。我们还合作创作了国画《延安新春》并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美展。
1980年,经他向黄胄、丁井文推荐,我去了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历时半年。在全国大家名家云集的创作组里,我是最年轻的一个,这是我艺术人生中极重要的一段经历。我在西安日报社工作期间,为加强基层新闻骨干的业务能力,报社常常会举办一些美术基础培训班,那时总会请刘老师给我们讲课。他每次都会去而且讲得非常认真,深受学员们的爱戴。
陕西省第四届美协换届之后,他十分关心协会的工作,并鼓励我放手去干。协会邀请他出席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特别是一些赈灾、慈善等公益活动,他每次都是最先到场,这极大地激励了第四届主席团成员的工作热情,鼓舞了全省的美术工作者。
就在去年他病重住进海南医院,我去看望他时,他躺在病榻上拉着我的手,还在询问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怎样,长安画派纪念馆落实了没有,还在关心美协的换届班子的组建问题,我临走时他还附耳叮嘱我不要太累,不要顾了工作,误了创作……我当时心里一阵酸楚,这样一位情系陕西美术事业的画坛长辈,一位钟爱美术事业的艺术赤子,怎么能不让你由衷地感动与敬仰呢!
刘文西,一个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容忽视的名字,一位为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国画创作、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美术家,在他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坚持扎根生活,表现人民,讴歌时代,创作出了一大批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在陕西美术沉寂的那些年,他毅然扬起黄土画派的大旗,聚集了一大批陕西美术的精英人才。他投身生活、努力创作,为后长安画派的崛起注入了活力,也在中国当代画坛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他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陕西的黄土地、陕西的人民、陕西的美术事业,为陕西的文化赢得了太多荣耀,成为陕西美术乃至西北美术的一面旗帜;他的艺术实践与艺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陕西美术的后来者,他为长安文化精神的永续与辉煌不懈地努力,成为复兴陕西美术大业重要的精神力量。
他匆匆而去,留下了多少深深的遗憾,我们呼吁了多少年的刘文西艺术馆何时才能建成,了却他的这一遗愿?他留给我们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佳作,那是属于陕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没有他的艺术馆,这些珍品将如何安身?还有对他的艺术思想、学术观念、创作经验的梳理又有多少事情要去做。
东非草原的深夜这时显得像死水一样的沉寂,从南印度洋上吹来的季风竟让赤道线上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有入冬一样的寒意,我遥望长安,魂牵梦绕,这是一个思念、感怀与苦泪交织着的不眠之夜。



父亲是世界上 “活得最长”的人

■ 刘丹
我的父亲刘文西先生走了。如果,人生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那么反过来想,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以父亲对待时间的方式而言,他恐怕是世界上“活得最长”的人。
父亲一生争分夺秒,丝毫都没浪费的时间全部用于自己的事业,画了大量的画。画的组成,一幅一幅,都是用时间积累起来的,这些时间链接在一起,时间的总和就是他生命的总和。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给了画,勤勤勉勉,笔耕不辍,到了临终前几天还在写和画。我想,有这些画组合在一起,他一定是世界上“活得最长”的人。
父亲是一个天才,从他的毕业创作就能体现,他画《毛主席和牧羊人》的时候才24岁。他把主席和人民放在一起,描绘得那么亲切、家常、生活化,亲如一家。到了30岁,他画了《祖孙四代》,用一家人的情景、里程碑式的构图,以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画出了时代的变迁,从中可以读出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和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此画成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坛的典范。画中家里的第四代——小孙女手上拿着鲜花,是希望的象征;孙女的父亲,手上捏着手套,表现出农耕时代往工业时代发展的进程;爷爷站在黄土地上,有主人翁的态度,手持铁锹,这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太爷守护着家园,呵护着孙女,经历过旧时代的磨砺,所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新社会带给他晚年的天伦之乐。
才二三十岁,父亲就有这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0岁的我又在做什么?感慨,感慨……父亲他一定是一个天才。他这个天才,是用时间累积起来的,用一种执着的精神支持下来的。坚韧——大山人的本性,支撑着他一生的创作,成为这个时代的绘画楷模,也是我永远的榜样。



张小琴供图


刘文西和他的学生在一起


05:悼念著名画家刘文西
泪雨涕涟忆旧事 长歌当哭祭大师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