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炓院士1935年出生于大田县石牌镇上坡村,是大田一中50届初中毕业生,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领导创建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实验室,开展锗硅异质结构、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和硅基纳米(低维)结构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研究,其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临其工作的研究所视察,并高度肯定其工作业绩。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引言]当小时候在大田县石牌镇上坡村上坪自然村上山砍柴、下溪抓鱼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半个多世纪后,他会步入群星璀璨的中国最高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成为一位令国人敬仰的中科院院士。
郑有炓,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三明藉首位中科院院士。
描述: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图片:4.jpg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
坐家中,能知天下事,办天下事;
移动中,能知天下事,办天下事……”
6月28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信息技术专家郑有炓教授走进三明学院“十年本科,百年办学”纪念活动学术报告会,畅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动向和带来的新变革。报告会上,郑有炓鼓励学子们
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求真务实、勇于跨越、做一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创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精彩的报告不时赢得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
故乡养育了我
“饮水思源,非常高兴能回到家乡。我要感谢故乡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是故乡山水养育了我。”矍铄谦和的郑有炓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道。6月28日上午,郑有炓院士欣然从杜源生市长手上接过三明学院董事会顾问聘书。此前,他还受聘为三明市政府科技发展顾问和三明学院客座教授,并应邀出任在我市举办的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采访从郑有炓特殊的名字开始。他解释说,他生下来按当地风俗算命,命里缺火,于是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舉”字,意指佛教中熊熊燃烧的火斗。他读书后查《康熙字典》才知,这个字音同“料”,可是多年来大家一直读“斗”,就以讹传讹了。他半开玩笑地说:“当年报纸上刊登被大学入取的名单,我翻了一遍,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是这样的,编辑还特意在旁边注明同“斗”字。估计现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了。”离老家多年,郑有炓的口音还带着浓浓的闽南味。
回三明多次,对于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郑有炓表示,三明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很不容易。他将尽自己的能力,多做些牵线搭桥的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郑有炓说,家乡培养了他,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留下了很深的感情,乡音难改,乡情依旧。
小山村走出的科技精英
郑有炓是大田县人,1935年生于石牌镇上坡村上坪自然村。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少年时的郑有炓就十分聪明,小学毕业以均溪片区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大田一中。
大田一中当年没设高中,初中毕业后,郑有炓以优异成绩考上永安一中。回忆早年读书的情形,郑有炓感慨万千。他小时候去永安上高中,当地多是山丘,寒暑假必须步行翻山越岭去上学。“明月夜,短松冈”,山间还出没着强盗和野兽,这种小说里才有的凄凉恐怖的景象,早年就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总是互相鼓着劲,走过漫漫山路。因为山路的尽头,就是他们求学求知的殿堂。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科学的向往,他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我喜欢物理。”年少时的兴趣使郑有炓走上了科研道路。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江苏溧阳,在半导体工厂车间工作。他说还算“幸运”:“总算搭着专业的边,还可以训练动手能力。”回忆过往的岁月,郑有炓的话语中透着平和。
1984-1986年,郑有炓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访问教授。回国后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他热心培养年轻人,多年来培养年轻教授6人,其中包括“长江”特聘教授1人、博导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
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郑有炓作为新型半导体的“国际范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就开始致力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导创建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等实验室,结合承担国家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任务。他带领研究组师生开展一系列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和氧化锌宽带隙半导体研究领域里,支撑起一片属于中国的天地。在材料制备、材料物性和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出色完成了国家任务,其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图片:wxid_ju76mpqoksvi21_1454946470973_5.png
图片:wxid_ju76mpqoksvi21_1454946497893_82.png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他创建的实验室视察。1992年,江泽民到南京大学半导体超晶格实验室视察,郑有炓作为该实验室的创建领导者,向江总书记介绍了科研工作情况。
郑有炓获发明专利40多项,科研工作与国家急需的高科技前沿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前景。
据悉,郑有炓历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光电子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屈指算来,郑有炓已年届八旬。面对这样一位慈祥智慧、蔼如春风的长者,愿其晚霞余晖更灿烂!
(文/三明时代周刊记者 张群 图/网络)院士.cn 2014-07-08 大田旅游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