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思维
大数据了解一下院士背后的故事:具备哪些特质才能当上
对于广大身处高校的莘莘学子而言,“两院院士”意味着无比崇高的荣誉和学术地位。
他们有怎样的成长经历?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一起透过数据,了解一下“院士背后的故事”吧!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权威性。他们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考察院士的思维背景及其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原始性创新的发展与创造性人才培养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以《
院士思维》四卷本为主要参考依据,并参阅其他相关资料并在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和总结院士思维方法特点与结构。
一、院士思维背景分析
《院士思维》四卷本共收录了221位院士的文稿,院士们年龄、出身、专业等背景虽各有不同,但仍然能发现他们成长经历中的某些共同之处。文章主要以这221位院士为样本,以下分别从父母职业、中学经历、留学经历、名师指点等几个方面对院士思维背景进行统计分析。
表一院士思维背景要素编码表
1、院士的父母职业
经统计我们发现:两院院士父母或父母的一方为教师的比例相当高,院士提及自己父母职业的共有78人,其中父母或父母一方为教师、医生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有63人。
这些家庭往往并不是很富裕,但大都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这种情况说明,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如重视抽象分析和实验检验等对院士早期思维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科学兴趣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
另外,统计表明,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院士有15人,它从另一方面说明逆境也能出人才,逆境有利于培养人的坚毅、勤奋的个性,对个人的成长和思维品格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院士的中学经历
中学经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于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发现,有32名院士中学时期在名校接受教育。名校教育为他们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这一点颇值得注意。
如王选院士(计算机专家)小学和中学都在上海名校南模读书,这所名校的校友中院士达20多名。闻邦椿院士(机械动力学与工程机械专家)就读于颇有名气的台州中学,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中后来也有4名院士。陈俊武院士(热能动力工程学家)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这是一所严格的教会学校,他在这里打下数学和英语的基础。
周恒院士改换了4所学校之后,最后在重庆南开中学毕业。他回忆道:“南开中学在当时具有全国最好的师资和设备,而且经常请一些知名人士来做讲演,政治、文化、科学等方面的都有,使得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视野开阔,思想活跃。”
与上海的南模学校相似,重庆南开中学毕业生中,后来当选为科学院院士的也有20多人。王大中院士也说:“在南开中学我不仅学到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和导师的教导,使得刻苦顽强、一丝不苟的作风在我的头脑中牢牢扎下了根,这是我在大学学习和以后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原动力。”
3、留学经历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西方科学的发展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科学体制也处于相对完善的阶段。因此,派遣各类留学人员到世界科学发达的国家去访问学习,是迅速掌握科学发展前沿成果、培养高级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表二留学院士人数统计
这里主要统计了获得国外学位的院士人数,共记490人,不到院士总数的一半。这些院士主要集中留学于美国、英国、德国和前苏联4个科学相对发达的国家,合计有424名,占全体院士的41.33%,占留学院士的86.53%。
另外,在《院士思维》一书中,提及出国留学的院士共计82人,占书中总人数的37%。海外留学经历对院士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院士在国外留学时期接触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其导师往往是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人物,如王淦昌院士在留学期间的导师是对发现原子核裂变有重大贡献的物理科学家梅特纳教授,这为他及时寻找适当的研究方向并在后来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深厚的科学传统对科学家的熏陶也为科学原创的启发大有益处。
4、名师指点
很多院士认为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其求学及工作中名师的指点。首先,名师的科学思想、思维方法与治学态度等对院士思维的建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名师对科技前沿的把握有助于院士找准研究方向,快速向世界先进水平接近。
而且名师,尤其是国际性的科学大师,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如充足的经济支持、先进的实验设备、一流的教育设施等,这些都有利于其学生进入科技前沿,加快科研进程,早出原创性成果。
如哥本哈根学派以玻尔为核心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并多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统计表明,有83名院士认为名师对他们的思维方法、人生观,科研方向选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三重点大学院士统计(仅以《院士思维》一书为例)
5、著名大学的熏陶
大部分院士都有在国家重点大学求学的经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培养了一大批新中国院士。在这些大学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最为突出,共培养92名院士。
另外,西南联大(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主成立的临时性大学)也表现突出,仅这一所学校就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和多位院士。
这一现象说明,一流的大学更容易产生一流的人才。著名大学的一流的学者、活跃的教学氛围、一流的学术思维、深厚的学术传统等深深地影响了院士的思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许多院士都认为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影响了一代清华学子。
二、院士思维方法构成与分布
表四院士思维方法编码表
1、三大主要思维方法。从上表中可以发现,院士思维方法中提及最多的有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概念思维,三者总和占总数的2/3强。辩证思维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唯物辩证法的长期宣传和广泛传播,这种辩证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在我国科学家思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辩证思维统计中也包含系统方法,反映了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家的影响。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创新观念孕育和形成的阶段,发散思维起着关键作用。
概念思维是建构严谨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没有对理论的层层推导和对实验数据的严密分析,就无法深化研究对象进而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
总之,院士谈论的主要方法: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概念思维三者侧重点各有不同,辩证思维侧重于一种哲学的思辨与洞察,发散思维侧重于思维的创新与变革,概念思维则偏重于理性的分析与论证。三者各有特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院士思维的主体框架。
表五院士思维方法分布图
2、其他方法。除以上三大方法外,想象力、交叉方法、类比方法、臻美方法在院士思维中占有一定比重。相对来说,提及直觉与灵感的比重较小。
可能直觉与灵感一般属于个人体悟和经验感受,它们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有“其他方法”,与发散思维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意象思维”范围(分析见下文)。‘
3、综合概括。经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已有统计作综合概括,得到如下简表。考虑“辩证思维”的提法与哲学联系密切,并不属于通常思维分类中的两大基本思维方式,因此,原“辩证思维”改为“辩证与系统方法”。
由新表可见,意象思维的频次最高,超过“概念思维”与“辩证与系统方法”总和,是院士思维关注的重点,也是对科研和教育最富启发的结论。
表六院士思维汇总简表